幾日前,R將我們的作品拿去朋友開的家具店請他們評鑑。
「你說這要賣多少?」
「你覺得他值多少?」
「嗯...我覺得不過八九千,不會超過一萬。」
(夭壽喔~成本就遠遠不止了...) 「是喔...可是他是手工的耶!」
「可是要是你沒說,這一點也看不出來是手工的啊!手工的應該感覺更...有手工的感覺一點。再說,我們店裡的傢俱也都是手工家具啊,也沒有你的貴...」
「喔?看起來不像手工的喔...可是這個有機構,機器做不出來啊...」
「怎麼可能~這機器一定可以做啦!你這個又不複雜,也沒有很複雜的曲面,機器一定可以做啦!」「是嗎...?」
一番對話之後,讓R對於所謂「手作」有了更多的思考:
究竟怎麼樣稱得上是「手作」?就算我們說這是手作,那跟機器做的相比,又有哪裡好呢?除了價格因為人工的關係,一定會貴上許多之外,我們對手作的認知優勢應該在於,那手工的細膩和人的溫度吧!所以如果把作品處理到非常完整精緻的不像手作,那是不是反而讓它失去原本的優勢?
(picture via here)
最近剛好在網路上看到這篇介紹,手作製品在國外非常盛行而且吃香,只要是手作製品,價格總是比其他類似產品貴上許多。那到底是差在哪裡?從這些圖片看來,好像所謂手作品都比較呈現有機造型,感覺比較有溫度,也就感覺不像是機器大量生產出來的,所以如果像我們的作品是以較幾何的造型出現時,就無法給人「手作」的印象了......可是這些所謂手工製品,雖有著有機的造型,但並不是每個都不一樣,顯然還是有著模具之類的東西,不然怎麼可能複製?可是他們卻依然可以稱為「手作」?
幾天後,在誠品信義兒童層的長椅上 (因為走了整棟居然找不到可以坐下的地方!) ,R把這事情與R的思考跟G說了,我們有了一些討論:
「所以說,到底怎麼樣可以稱為手作?」
「嗯...好像很難定義吼...」
「像那些北歐傢俱,也都說是手工傢俱啊,但是他們可以大量生產耶!賣全世界,怎麼可能是手工的?」
「他們應該還是有手工的部份吧!像是Y Chair那個扶手和靠背,那個曲面的轉折就應該不是機器可以做的,那就應該是手工的吧...」
「喔......」
「而且,到最後都還是要用人工去打磨拋光啊。」
「喔?所以這樣說來,只要是在過程中有用到人工的部份,就可以稱為『手作』囉?」
「......所以這真的很難定義。我覺得還是把『手工』這兩個字拿掉好了!就只要說是『實木傢俱』就好了,省得造成爭議...」
就這樣,在沒辦法明確定義「手作」的情況下,我們決定以後不再強調手作。
只是,在不能使用「手作」以後,我們的產品就更需要平價的成本,可是明明每一件商品都是老師傅一刀一鑿的刻劃出來的啊!那個成本本來就不是大量生產可堪比擬的,難道說,手工傢俱真的已經不合時宜了嗎......?
又過了幾天,R在一位同行前輩的帶領之下,第一次到了真正的傢俱工廠。
短短一個多小時,真是讓R大開眼界。原來,這就是大量製造的傢俱生產流程啊!各式各樣的機台遍佈整座工廠,前輩一樣一樣說明,不管是木頭的名稱硬度成本,或是機台的功能,通通瞭若指掌。一方面讓R瞠目結舌所有機具之完善,一方面也讚歎前輩的紮實基礎,遠非我等後生小輩可企及。
我們......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(廠內各式機台五花八門,但由於不便拍攝,只能放上一兩張作為參考。)
不過,這次參觀的過程中,倒是解開了之前一直困擾我們的問題。
R在其中一台機台旁邊發現了一疊複曲面的椅腳,就問了前輩:
「這也是機器做的嗎?」
「當然啊!這些全部都是機器加工的。」
「可是...機器可以切出這種複曲面?」
「當然啊~這些型板就是拿來做這個的啊 (指著機台上放著的一些由板材製成的型板) 。不然你以為這種是怎麼做的?」
「是喔......所有量產傢俱都是這樣做的嗎?像IKEA之類的......因為那看起來好像不是很專業...」
「所有的傢俱都是這樣做出來的,你如果去大陸工廠看,他一樣也適用這樣的機台與型板製造傢俱。而且其實它蠻精準的,當然你不能要求他1mm 2mm,但是以傢俱來說,那樣的誤差都是允許的。 」 (這真是久在3C產業的我們難以想像的啊...1mm!!!)
「是喔......那像Y Chair那種誇張的曲面也是嗎?」
「當然啊!只是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,那些家具大廠在生產這種經典款式的時候,由於那些款式都是可以賣到五十一百年的,所以他們通常會為那些傢俱量身打造專屬的機台,就專門用來製造那種款式的傢俱。」
(picture via here)
「是喔...... (有點震驚) 那.......他那扶手和靠背是怎麼做的?那麼大的弧度欸,總不可能用一大塊木頭去削吧?」
「當然不可能啊~ (啞然失笑) 它那種都是用彎的。他們會把木條放進蒸爐,再用藥水蒸個幾小時,拿出來的時候,整條木頭就會變得像麵條一樣軟。然後他們再拿去用模具定型,再將他硬化。這叫做『實木彎曲』。」
「......!!!」 (已經驚訝到說不出話來了)
「告訴你~現在已經沒有手工傢俱了,所有的部位都是機器生產的!當然機器還是要人來操作啦!不過唯一會用到手工的地方,就是在打磨的階段,那還是需要人用手去磨。」
「那......可是他們都有照片說明那是師傅用手工製作的啊...」
「哎呀~那都只是做做樣子而已。你想想看,要是真的是用手工完成,怎麼可能這麼大量的生產來賣全世界!還都長的一樣!」
原來,當井底之蛙的,一直是我們。
破除了「手作」的迷思,對於我們想要提醒人們的,對於「事物」的珍惜,似乎要有些調整。如果我們要強調手作,就必須讓它真實的呈現在產品上,但那又有變成「工藝品」的可能,而無法真正進入到一般人的生活;如果隱藏掉這塊,又該如何傳達我們最初想要傳達的精神......?
這是我們最新面臨的課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